倾心教育事业辛勤培育人才
陈晓东(1964--),女,江苏无锡人,社科部(系)主任、教授,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硕士。1986.7任教于沈阳化工学院。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第二批人才,辽宁省中青年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第二届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6.8)。
主讲本科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主讲社会工作本科生主干课程《社会保障概论》和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纵向课题近20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有:合著辽宁省规划教材《邓小平理论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2)、合著《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专著《企业重组咨询方法论及其应用》(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2)、合著《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9)、副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4)等10部。
先后获得: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6);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6);辽宁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8);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概论》(2008.8);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工作成果二等奖(2009.1);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3);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04.7);辽宁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3);
先后被评为:2009.8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教育厅);2010.9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辽宁省委宣传部和教育厅等单位);2003.6省委宣传部确定为辽宁省新世纪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人才;2007.5和2009.5两次为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单位);2006.2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省教育厅);2004.9沈阳市三育人优秀个人(沈阳市教科工委)。
近年主持的主要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有:《社会转型期辽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辽宁省社科联;《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借鉴文化的精华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辽宁省委宣传部课题;《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研究》辽宁省科技厅课题;《辽宁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辽宁省教育厅;《和谐社会中城市困难家庭的社区救助研究-以沈阳市为例》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近年发表的主要教改和学术论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创新体系构建《国际新资本与管理》;发达国家工业化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中外科技信息》;影响知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 《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论知识资本《中外科技信息》;浅析马克卢普知识产业理论 《中外科技信息》;《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特点《辽宁教育研究》;教育是知识社会的基础产业《辽宁教育研究》;.《居家养老精神慰藉的现状浅析》《管理观察》;《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浅析》《科教文汇》;《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跨世纪》;《养老需求及社会养老问题浅析》陕西省级核心期刊《科技与教育》;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科教创新》等。
指导学生素质拓展-“创业”项目: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福瑞特塑胶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辽宁省赛区金奖、国家铜奖;2008年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沈阳明瑞康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建桥隔热型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四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银奖和铜奖各1项,省金奖银奖各1项。2009年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色夕阳多功能养护中心》等四个项目获得辽宁省赛区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2010年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贝儿—未来之星校运服务公司》等三个项目获得辽宁省赛区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
指导学生素质拓展-“科技创新”项目:2005.6第七届挑战杯辽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东北振兴中的文化建设研究》获得银奖;2007.6第八届挑战杯辽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选秀-想说爱你不容易》获得金奖和银奖;2009.6第九届挑战杯辽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老有所养 敢问路在何方--沈阳市养老事业发展及模式研究》特等奖;2011.5第十届挑战杯辽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为金色夕阳护航—沈阳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研究》《将爱进行到底—关于沈阳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救助状况调查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得省特等奖和银奖;
指导年轻教师:多年来,经常在教学、科研、素质教育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指导十多名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内容包括:指导备课,写教案,探讨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作课件、教学研究、开展科研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指导和培养培养,使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能够尽快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和教学研究任务,均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均进步较大,较好完成地学校和教研室各项工作,一些年轻教师已经成长为学校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负责人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带头人,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带领教研室和团队的教师集体开展教学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开展课程建设,研制课件,取得显著效果。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校级精品课、辽宁省省级精品课。教研室获得沈阳化工学院先进集体称号。逐步形成合理教学梯队和教研团队。
名师心得
《中庸》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身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诲人不倦的良好师德和从严执教、勤奋思考、奋进创新的教学作风,要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识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只有置身于科学领域的前沿,汲取多元化的于一身,用其所学,为求知者所用,让荆棘的求知路上同样能上演多彩绚烂的动人片段,让每一位求知者都能成功在人生舞台上秀出本色、秀出个性之美。
教学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学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教者与受者心灵的碰撞,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因学论教、为学而教。用人性化的教育,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成为一个和谐的人。
牢记教师职责,教好书育好人。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人格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师风,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广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端庄的举止和优雅的谈吐,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感到和老师在一起如沐春风,受到良好的熏染和陶冶。
给学生以爱,给学生以鼓励。如果一个学生处于批评之中,他将学会谴责;处于敌意之中,将学会争斗;处于恐惧之中,将学会忧虑;处于讽刺之中,将学会害羞;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表扬、真诚之中,那么他将充满自信,心存感激的用敞开的心扉去拥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所以我们应用至亲至诚的态度,师于心,师于爱,师于本色,师于个性。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思想教育是民族凝聚力的灵魂。作为一个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想把课教好,真正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必须发挥两种力量:一个是真理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力量。一个学生缺少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受害的是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贻害的可能是一群人。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大学生正处在思想、知识、心理等方面日趋复杂和成熟的时期,对人际关系的承受力也日益增强和深化。潜藏在教师言行之中的人格形象,就是一部教科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师德和人格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做老师,也要会做学生。听青年教师的课,与青年教师交流,能使你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信息量大;与学生交往,参加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也是学习。能不断使你感受到激扬的青春、鲜明的性格、活跃的思维、拼搏的精神;
作为教师既要懂得热爱教育,又应懂得享受教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种高尚的生活,在充满爱的教育中,我们既不断培育出具有高知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也在不断的汲取营养,修正自己,完善自我,享受爱与付出的成果。
名师寄语
作为老师,我们激励学生,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鞭策自警的奋发向前;作为老师,我们赏识学生,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的面对一切艰难险阻;作为老师,我们参与学生之中,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和学生是一体的,同进退,同荣辱;作为老师,我们期待学生,期待学生们能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光耀母校。我们的教学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美辞藻,但是却有着和学生理想系在一起的教育理念,我们要用平凡的教育予以求知沙漠中的求学者,最甘甜的雨露。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懂得学习,具有运用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知古通今,晓文博理,善于创造、善于生存、善于关心、善于合作、善于做人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人。
做人要有责任感,既家庭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做人首先要有德,德可以弥补才的不足,才永远不能弥合德的缺陷,德才兼备是人生发展的光明正道。
名师感言
从教25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思想教育工作,严谨治学、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一、教学为先 学生为本
1、更新教学观念 探索教学改革
一直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教学和研究。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理工高校学生实际,深入调研,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的教学体系,和“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教育模式,并被辽宁省和化工院校部分同行借鉴。
积极推进教学观念的转变,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新理念,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师生平等,变为变单向灌输知识转向师生双向交融式教学,师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探寻实践教学新模式,运用现代技术新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针对学生特点 创新教学方式
探索适合理工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较早地把“案例教学”引入到政治理论课上,把社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与理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和年轻教师一起,创造了“热点新闻进课堂”的教学环节。每次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分析点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使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并且,逐渐由学生主讲“热点新闻十分钟”,深受学生欢迎,成为学生最关注的教学环节,也被很多老师借鉴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把政治理论课程变成实践活动最丰富的课程之一,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参加课外素质拓展计划课题。先后开展了20多项课题调研活动,涉及内容包含了大学生活、学习、行为管理、消费理念、道德意识等的众多方面,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部分学生还以此课题为基础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方法,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教书育人 授业解惑
1、既做严师 又做朋友
在课程教学管理中她始终坚持两个结合。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制定课程管理规定,对学生课程学习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量化指标,把平时学习及表现与期末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把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作为手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目的,把教育性和规范性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解学生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课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在教学研究及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课下,和学生交流,遇到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的问题经常给予帮助,在考研、职业选择、政治思想上耐心指导。
2、理论指导 实践育人
与团委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模式。连续组织策划学院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申报团中央和团省委的社会实践课题,并亲自带领教师和学生实践考察,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和汇报讲座。先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完成了《辽宁化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海城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调查》等10多项调研报告,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3、科技创新 锤炼素质
多年来热心于学生工作,做过辅导员,当过班主任,1996年担任部门领导后,仍然关心参与指导学校各项学生工作。先后担任学生“青年政治研究会”等社团的指导教师;连续多年指导大学生辩论会,设计辩题,担任总评委和决赛点评;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沈阳市大学生辩论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2005年,被聘请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投入大量精力组织指导学生研究课题,设计项目内容,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边吃饭,边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考察调研,甚至逐字逐句修改研究报告。辛勤的努力,换来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指导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项目获得全国竞赛的银奖一项、铜奖二项,辽宁省赛区特等奖5项、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2项。两次被评为辽宁省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
三、身为人师 师德为先
1、学习无止境 给自己装满“水”
热爱教师职业。“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才能投入。”不仅仅把教学看做本职工作,当作任务完成,更当作喜爱的一项事业用心去做。
俗话说: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中,而真正得到一桶水,是不容易的。为本科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20多年来先后经过四、五次调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党建等,知识体系极其庞杂,仅经济方面又涉及制度、体制、运行机制等等。比如宏观调控、社会保障、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可持续发展等,每个内容教材上只有1-2页,甚至更少,要给学生讲好,就要找相关书籍学习,在查阅有关资料。为了使每天两个50分钟的教学内容更充实,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跟上社会发展,天天看报纸,看新闻,上网查阅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加深自己的知识底蕴。就是这样,不断地给自己装满水,又真正从自己满满的一桶水中交给学生一杯水。
2、正人先正己 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记》中也曾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牢记教师职责,教好书育好人。作为一个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想把课教好,真正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必须发挥两种力量:一个是真理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力量。一个学生缺少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受害的是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贻害的可能是一群人。潜藏在教师言行之中的人格形象,就是一部教科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师德和人格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严格要求学生,更首先要求自己。在日常各项工作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表现出教师的良好素质。不断加强人格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师风,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广博的学识、高尚的情操、端庄的举止和优雅的谈吐,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感到和老师在一起如沐春风,受到良好的熏染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