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组织本校同学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和国赛)日程安排
联系人:张立忠(18809819178)、姜楠(13504053840)
报名方式:将报名表各项填好后发到syuctcdc@163.com
沈化大计算机竞赛QQ群: 140638652或286741949 (选其中一个加入即可)
我们将根据报名表及作品完成情况决定哪些作品参加省赛,哪些作品参加国赛,
关于省赛和国赛作品提交时间请每天关注群里通知(看群共享空间)
关于省级、国家级报名及参赛其他事宜请 随时关注意QQ群通知。
[ 作者: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更新时间:2013-1-25 ]
第1条 大赛内容主要依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
2. 学生就业需要。
3. 学生专业需要。
4. 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国家紧缺人才培养需要。
5. 国际现有具有重大影响或意义的大赛接轨的需要。
第2条 2013年(第6届)大赛作品分类。
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
包括以下小类:
(1)网站设计。
(2)数据库应用。
(3)教学课件。
(4)虚拟实验平台。
(5)科学计算。
2.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参赛主题:水)。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含静态或动态的平面设计和非平面设计)。
(2)计算机动画。
(3)计算机游戏。
(4)交互媒体(含电子杂志)。
(5)移动终端。
(6)虚拟现实。
(7)DV影片。
(8)其它。
3.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组(参赛主题:水)。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含静态或动态的平面设计和非平面设计)。
(2)计算机动画。
(3)计算机游戏。
(4)交互媒体(含电子杂志)。
(5)移动终端。
(6)虚拟现实。
(7)DV影片。
(8)其它。
列入专业组的专业清单详见第6章“参赛事项”及大赛网站公告,最新清单以大赛网站公告为准。
4.计算机音乐创作类。
包括以下小类:
(1)电子音乐—原创类。
(2)电子音乐—创编类(根据歌曲主题或其他音乐主题创编)。
(3)电子音乐—视频配乐类。
5. 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民族文化组(参赛主题: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含静态或动态的平面设计和非平面设计)。
(2)计算机动画。
(3)交互媒体设计(含电子杂志)。
6.软件与服务外包类。
包括以下小类:
(1)移动平台应用开发;
(2)办公软件及应用解决方案;
(3)系统管理工具及桌面相关应用;
(4)网络管理与服务应用;
(5)教育娱乐应用;
(6)嵌入式设计;
(7)其它。
软件与服务外包类编程语言和技术,可使用JAVA、C#、VB、C++或其它编程语言和技术。鼓励使用最新技术,并使软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赛对象:2013年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所有专业。
1.一个作品只能参加一个省级赛及其相应的地区级赛的选出拔赛,但不能同时直接报名参加国家初赛。
2.地方级赛与国赛无直接从属关系。各级预赛作品所录名次与该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等级也无必然联系。
3.省级赛:赛后排名的前40%直推进入国赛的决赛作品
4.参赛作品可以通过报名参加省级预赛(或地区级)获得进入决赛公示资格,也可以通过直接报名(但需经过所在学校统一选拔)参加国赛通过初评获得进入决赛公示资格。但不能同时报名参加省级预赛和参加国赛初评。
2013年(第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现场决赛于2013年7月下旬至9月举行。决赛现场设在杭州与昆明两地。具体承办时间及地点如下:
1.2013年5月20日前,各级预赛结束,并向大赛组委会提交直推名单及相关参赛信息。
3.2013年6月30日前,公布正式参加决赛作品名单。
2.参赛名额限制
每个大类下设若干小类,每校在每个小类下可提交4件作品报名参赛(数字媒体设计大类下各小类普通组与专业组,每校均可提供4个作品报名参赛)。但在每个小类下每校入围决赛的作品数不超过2件(数字媒体设计大类下各小类普通组与专业组,每校入围决赛亦各不超过2件)。
3.每个参赛队均由同一所学校1至3名学生组成,每队可以配置1名指导教师。但数字媒体设计类作品可配置1名计算机技术指导教师和1名艺术设计指导教师。
4.决赛期间,各校都必须把参赛队成员的安全放在首位。参加决赛现场时,每校参赛队必须由1名领队带领。领队可由指导教师(教练)兼任,也可以由年满18岁经学校发文正式任命的学生担任。
5.每校参赛队的领队对本校参赛人员在参赛期间的所有方面负全责。没有领队的参赛队不得参加现场决赛。
6.参赛院校应安排有关职能部门负责预赛作品的组织、纪律监督以及内容审核等工作,保证本校竞赛的规范性和公正性,并由该学校相关部门签发组队参加大赛报名的文件。
7.学生参赛费用原则上应由参赛学生所在学校承担。学校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大赛工作,对指导教师要在工作量、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2.参赛作品总体要求
(1)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参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2)时长限制:所有作品播放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交互式作品应提供演示视频,时长亦不得超过10分钟。
(1)“软件应用与开发”大类下“网站设计”和“数据库应用”小类作品上传的文件,应包括:
A. 代码包(必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后缀为.rar/.zip格式)
B. 数据库包(选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DB”)
C. 作品演示包(必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DEMO”,后缀为主流视频格式)
D. 主要素材包(选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SRC”,后缀为.rar/.zip)
E.答辩演示文稿(选传,决赛答辩时使用。不超过5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PPT”,后缀为.rar/.zip)
(2)“软件应用与开发”大类下“科学计算”作品分为两类:
A. 方案作品,主要是指将数据和计算相结合的创意思路、设计方案、工程方法、理论模型等;
B. 系统作品,主要包括各类数据处理、分析、挖掘的应用系统、应用程序、应用组件等,涵盖以下领域:
* 以数据为核心,融合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志愿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和改进;
* 基于开源数据计算软件(如Hadoop平台,SCILAB等)的应用和改进;
* 面向专业领域的计算、模拟和分析(如计算化学、流体力学、金融统计等);
* 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应用及实践。
更多细节,请在报名开始前关注大赛网站的进一步信息。
(3)“软件与服务外包类”报名作品要求如下:
* S1作品概要说明(附件2)(不超过1500字)
* S2项目解决方案(附件3)
* S3核心内容演示(不超过10分钟)
* S4作品演示材料(视频或PPT文件,不超过10分钟)
* S5项目源文件、成品(决赛时提交)
* S6团队完成过程
* S7作品海报(jpg格式,宽90CM*高120CM,决赛时提交,可选)
* S8答辩演示文稿(选传,决赛答辩时使用。不超过5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PPT”,后缀为.rar/.zip)
更多细节,请在报名开始前关注大赛网站的进一步信息。
(4)其他各类别作品上传的文件,应包括:
A. 作品(必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后缀为可直接播放的主要流行媒体格式,多文件或特殊格式的打包为.rar/.zip格式)
B. 作品演示包(交互式作品必传,其他选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DEMO”,后缀为主流视频格式)
C. 主要素材包(选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SRC”,后缀为.rar/.zip)
D. 主要源码包(选传,不超过50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CODE”,后缀为.rar/.zip)
E.答辩演示文稿(选传,决赛答辩时使用。不超过50M,文件名部分为“作品编号PPT”,后缀为.rar/.zip)
(5)“网站设计”小类作品:将于2013年3月15日左右在大赛官网公布代码规范,参赛者请按此规范编写代码,上传的作品将通过大赛平台自动部署,并主要据此进行评审。作为网站评审的重要因素,参赛者应同时提供能够在互联网上真实访问的网站地址(域名或IP地址均可)。
(6)“数据库应用”小类作品:仅限于非网站形式的数据库应用类作品报此类别。凡以网站形式呈现的作品,一律按“网站设计”小类报名。数据库应用类作品应使用主流数据库系统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将于2013年3月15日左右在大赛官网公布开发规范,参赛者请按此规范编写代码,上传的作品将通过大赛平台自动部署,并主要据此进行评审。
(7)“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音频格式为WAV或AIFF(44.1kHz /16 / 24bit,PCM。若为5.1音频文件格式,请注明编码格式与编码软件);视频文件要求为MPEG或AVI格式。
4.在线完成报名后,参赛队需要在报名系统内下载由报名系统生成的报名表,打印一式三份,报所在学校加盖学校公章或学校教务处章,在报名期结束前寄出。
5.网上报名、提交作品、寄发书面报名材料、汇出报名费的截止日期均为2013年5月15日(省、地区赛直推作品的截止日期为2013年5月31日),逾期视为无效报名,没有参赛资格。
6. 请使用EMS邮寄书面报名材料。邮寄地址如下:
------------------------------------------------
邮政编码: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信息楼323室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尤晓东收
联系方式:010-82500686,13801299179
------------------------------------------------
7.参加决赛作品的版权由作品制作者和大赛组委会共同所有。参加决赛作品可以分别以作品制作者或组委会的名义发表,或以制作者与组委会的共同名义发表。
1.报名费金额:每件作品100元。通过邮局的“邮政汇款”功能寄出(不要夹在信封里寄)。
2.报名费发票在报名结束后统一开具,集中寄发(有队参加决赛的院校在决赛参赛时领取,无队参加决赛的院校在2013年10月底前集中邮政挂号寄出)。
------------------------------------------------
邮政编码:100872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信息楼323室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尤晓东收
联系方式:010-82500686,13801299179
------------------------------------------------
4.寄报名费时请在汇款单附言注明网上报名时分配的作品编号。例如,某校3件作品的报名费应汇出300元,同时在汇款单附言注明:“A110011,B220345,C330567”。如作品数较多附言无法写全作品编号,请分单汇出。
1.通信地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邮政编码:100872
2.联系人:
尤晓东(010-82500686,13801299179)
杨小平(010-62511127,13601186162)
1.各决赛现场报到与决赛地点、从各赛区所在城市机场、火车站等到达决赛现场的具体线路,请于2013年5月15日后查阅大赛网站公告,同时在由承办学校寄发给决赛参赛队的决赛参赛书面通知中注明。
2.决赛现场答辩包括10分钟作品演示和10分钟答辩(回答专家提问)。
3.费用
本届大赛经费由主办、承办、协办和参赛单位共同筹集。大赛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决赛参赛队每位成员(包括队员、指导教师和领队)各交纳赛务费600元。
4.大赛承办单位应为所有参赛人员投保正式决赛日程期间人身保险。
5.住宿安排
请于2013年5月15日后查阅大赛网站公告或决赛参赛书面通知。
6.返程车、船、机票订购
请于2013年5月15日后查阅大赛网站公告或决赛参赛书面通知。
7.决赛筹备处联系方式
请于2013年5月15日后查阅大赛网站公告或决赛参赛书面通知。
2013大赛参赛指南-第7章: 奖项设置与作品评比
[ 作者:大赛组委会 更新时间:2013-2-24 ]
1. 奖项等级
大赛个人奖项设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 奖项数量
大赛奖项称为获奖基数。获奖基数由两部分组成:
(1)由第5章5.1三大类院校直接报名参加全国大赛的有效作品总数按相应的比例构成,其中:
全国一类省(直辖市)院校有效作品总数的45%。
全国二类省(直辖市)院校有效作品总数的40%。
全国三类省(自治区)院校有效作品总数的35%。
(2)由各院校报名参加各省级预赛或地区级(省级联赛)预赛的有效作品,根据第5章5.2节(预赛直推比例)推荐的作品总数。
3. 大赛个人奖项的设置比例
(1)一等奖占获奖基数的10%。
(2)二等奖占获奖基数的30%。
(3)三等奖占获奖基数的60%。
在入围决赛作品中,特等奖视作品质量情况设置,授予国内一流水平的作品。若不具备条件,特等奖可以空缺。
特等奖不占获奖基数的名额。
4. 说明
(1)各级获奖作品均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获奖证书颁发给每名作者和指导教师,奖牌颁发给获奖单位。
(2)大赛组委会可根据实际参加决赛的作品数量与质量,适量调整各奖项名额。
可根据参赛实际情况对参赛或承办院校设立优秀组织奖及精神文明奖。
1.优秀组织奖授予组织参赛队成绩优秀或承办赛事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院校。
2.优秀组织奖颁发给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单位。如果某单位同时满足以下多项条件,亦只授予一项优秀组织奖:
(1)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1个或1个以上特等奖的单位;
(2)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3个或3个以上一等奖的单位;
(3)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8个或8个以上不低于二等奖(含二等奖)的单位;
(4)在本届大赛全部赛区累计获得16个或16个以上不低于三等奖(含三等奖)的单位;
(5)顺利完成大赛赛事(含报名、初评及决赛)的承办单位。
3.精神文明奖经单位或个人推荐,由大赛组委会组织审核确定。
4.优秀组织奖及精神文明奖只颁发奖牌给学校,不发证书。
大赛赛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国赛的网上初评或地方级选拔赛的直推,二是现场决赛。
网上初评阶段包括形式检查、作品分组、专家初评、网上公示、专家复审等环节。
1.形式检查:大赛竞赛委员会赛务组对报名表格、材料、作品等进行形式检查。针对有缺陷的作品提示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修正。对报名分类不恰当的作品纠正其分类。
2.作品分组:对所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有效参赛作品分组,并提交初评专家组进行初评。
3.专家初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初评专家评审组,对有效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每件作品须指定至少3名专家对其评审。
4.专家复审:大赛评比委员会针对初评专家有较大分歧意见的作品,安排更多专家进行复审。
5.网上公示:根据前述作品初评及复审的情况,初步确定参加决赛的作品名单,在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接受异议并对有异议的作品安排专家复审。
6.决赛入围作品公布与通知:公示结束后正式确定参加决赛的作品名单,在大赛网站上公布,并通知参赛院校。
二、省级赛(或地区省际级赛)直接推荐
各省级预赛和跨省预赛按规定比例(参见第5章)直推入围决赛公示名单的作品,不必再经网上初评,而直接进入网上公示环节。
现场决赛包括作品现场展示与答辩、决赛复审等环节。
入围决赛队须根据通知按时到达决赛承办单位参加现场决赛。包括作品现场展示与答辩、决赛复审等环节。
1.参赛选手现场作品展示与答辩。
现场展示及说明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答辩时间约10分钟。在答辩时需要向评比专家组(下面简称评审组)说明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同时,需要回答评比专家(下面简称评委)的现场提问。评委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作品答辩成绩。在作品评定过程中评委应本着独立工作的原则,根据决赛评分标准,独立给出作品答辩成绩。
2.决赛复审。
答辩成绩分类排名后,根据大赛奖项设置名额比例,初步确定各作品奖项的等级。其中各类特、一、二等奖的候选作品,,还需经过各评选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参加的复审会后,才能确定其最终所获奖项级别。必要时,可通知参赛学生参加复审的答辩或说明。
3.作品展示与交流。
在决赛阶段,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优秀作品的交流及展示,由全体参赛师生参加,评委点评。
4.获奖作品公示。
对获奖作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的最后监督。
一、评奖办法
1.大赛组委会根据各竞赛委员会建议,从通过评比委员会资格认定的专家库中聘请专家组成本届赛事评委会。按照比赛内容分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组将按统一标准从合格的报名作品中评选出相应奖项的获奖作品。
作品初评阶段通过网络进行,决赛评比分别在各决赛承办单位现场进行。
3.对违反大赛章程的参赛队,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获得的成绩无效,并对所在院校予以警告和通报批评,并取消该校所有队的参赛资格。
4. 对违反参赛作品评比和评奖工作规定的评奖结果,大赛组委会不予承认。
考虑到不同评委的评分基准有差异、同类作品不同评审组间的横向比较等因素,初评阶段和决赛答辩阶段的评审办法分别如下。
(1)每件作品初始安排3名评委进行评审,每名评委依据评审原则给出对作品的评价值(分别为:强烈推荐、推荐、不推荐),不同评价值对应不同得分。具体分值如下:
强烈推荐,计2分。
推荐,计1分。
不推荐,计0分。
(2)合计3名评委的评价分,根据其值的不同分别处理如下:
① 如果该件作品初评得分值不低于3分(含3 分),则进入决赛。
② 如果该件作品初评得分为2分,则由初评阶段的复审专家小组复审作品,确定该作品是否进入决赛。
③ 如果该件作品初评得分为1分,则由大赛组委会根据已经确定能够入围决赛的作品数量来决定是否安排复评。如果不安排复评,则该作品在初评阶段被淘汰,不能进入决赛。如果安排复评,则由初评阶段的复审专家小组复审作品,确定该作品是否进入决赛。
2.决赛答辩阶段
(1)决赛答辩时,每个评审组的评委依据评审原则及评分细则分别对该组作品打分,然后从优到劣排序,序值从小到大(1、2、3……)且唯一、连续(评委序值)。
(2)每组全部作品的全部专家序值分别累计,从小到大排序,评委序值累计相等的作品由评审组的全部评委核定其顺序,最后得出该组全部作品的唯一、连续序值(小组序)。
① 如果某类全部作品在同一组内进行答辩评审,则该组作品按奖项比例、按作品小组序拟定各作品的奖项等级,报复审专家组核定。
② 如果某类作品分布在多个组内进行答辩评审,由各组将作品的小组序上报复审专家组,由复审专家组按序选取各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核定各作品奖项初步等级。
③ 在复审专家组核定各作品等级的过程中,可能会要求作者再次进行演示和答辩。
(3)复审专家组核定各作品等级后,报大赛组委会批准。
3.作品评审原则
(1)初评和决赛阶段,评委根据以下原则评审作品:
软件应用与开发类:运行流畅、整体协调、开发规范、创意新颖。
数字媒体设计类:主题突出、创意新颖、技术先进、表现独特。
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主题生动、声音干净、结构完整、音乐流畅。
软件与服务外包类(评审要素):方案概要、解决方案、核心内容展示、原型演示
(2)决赛答辩阶段,还要求作品介绍明确清晰、演示流畅不出错、答辩正确简要、不超时。